作者|湯小小
來源|湯小小(tangxiaoxiao66)
公眾號里,每天都有人留言或評論。
很多時候,這些留言和評論會成為我的方向標。
比如我發了一篇文章,通過留言和評論可以知道讀者喜不喜歡。
無論發什么,有批評有贊揚,這很正常,無論哪一種,我都會認真對待,虛心接受,爭取做到更好。
其實,對于批評的聲音,我一直是很感激的,感謝人家愿意跟我反饋呀。
比如我偶爾發一篇別人的文章,有人反應風格跟我的號差異太大,有不舒適感,于是我會更謹慎地挑選文章。
比如很多人說現在的排版更好看,于是我就把這個風格維持下去。
大家的意見,無論好的壞的,對我來說都特別珍貴。我謝謝你們讓我知道你們真實的想法和看法,因為這給了我改進的方向。
但是有一種評論我一定會忽視,那就是謾罵。
比如有人說:你是傻逼!
我討厭你,我要取關你!
我要號召所有人取關你!
你不發這種文章會死啊!
很抱歉,從這些評論中,我只看到了情緒的渲泄,沒有一個字是真正對我來說有參考意義的。
所以很多時候我想,可能這人剛剛跟別人吵過架,需要發泄,或者是個狂躁癥患者,要么就是精神不太正常,要么就是喜歡以罵人為樂。
我不過正好躺著中槍而已。
毫無意義的話,我當然就直接忽略,無論統計什么,都不會把這些評論計算在內。
如果哪天我心情不好,也會直接把發這種評論的人拉黑。
發這些評論的人,我想,除了精神不正常或以罵人為樂者,應該也有一部分人,是真的想要提意見的。
可是他們選擇了情緒渲泄這種方式,沒有說出任何有意義的話,所以盡管是好心,也同樣會被忽略。
每次看到這些評論,我就覺得很可笑,這么大人了,就不能好好說話嗎?即使評論,也不一定要以謾罵的方式啊。畢竟,我又沒挖你家祖墳,沒有那么多的深仇大恨。
實在不喜歡,默默取關就好了。
但是這些人為什么不取關,卻選擇謾罵呢?
他們肯定是想引起我的注意,并希望自己的情緒被照顧到。
但是很可惜,事與愿違。我從來不忽略任何人,卻偏偏只忽略這種人。
跟很多作者聊天,談起這件事情,發現大家的意見是一樣的。就是對那些謾罵的,抨擊的,要么采取罵回去的方式,要么就是直接忽略。
我常常為寫這些留言的人不值,花了那么多時間打字發送,換來的是別人的無動于衷,甚至憤而拉黑,想想,有點可悲呢。
這件小事讓我明白,無論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,好好說話都非常有必要。
有位朋友,跟幾個同學合伙開了個店。
幾個人都是股東,做任何決策,都要大家一起討論。
人總有意見不一的時候,所以很多時候,這種討論會持續很久。
而把這個時間無限拉長的,是馬姓同學。
因為他習慣挑錯。
比如有人建議搞個促銷活動,細節什么的都說得清清楚楚。
馬同學跳起來說:這樣不行,你什么腦袋,怎么想出這樣的主意?
好,你有權不同意,但麻煩你說出為什么不同意好嗎?這個活動到底哪里有問題呢?
馬同學不說,問急了就跳起來吼:你們就這么不相信我?我說不行就不行!只有傻逼才會想出這樣的主意!
于是從討論促銷活動,發展到了同學之間互撕。
這樣的次數多了,大家再談事情的時候,就選擇避開馬同學,幾個人先統一了意見,再通知馬同學一聲。
馬同學這時候再跳起來也沒用,因為其他幾個人都同意,只有他一個人反對。
馬同學特別氣憤,覺得這幾個人就是抱團欺負他一個人,于是挑刺挑得更歡了,發誓要奪回主權,贏得更多人支持。
但是結果可想而知。
他說的話,所有人都當耳邊風,甚至偶爾他說出可行的方案,大家也習慣性地不重視。
現在他完全被邊緣化,雖然還是股東,但所有的決策權基本上已經喪失。
而起因,不過就是因為他太不會說話。
他當初拼命反對別人的提議,應該是想增加自己的籌碼,讓別人更重視他,從而成為這個小團隊里的核心人物。但很可惜,因為不會好好說話,不但沒有成為核心,反而被邊緣化。
而城池的丟失,就從不會說話開始,一寸寸淪陷。
如果當初他的反對有理有據,而不只是情緒的渲泄,又怎么會是這樣的結果?
不但外人之間,就連家人之間、戀人之間,其實也是這樣。
很多女孩子和男朋友說話,都很習慣情緒渲泄。
比如男朋友做了某件不好的事情,很多人是這樣說的:我對你真是太失望了,你能不能別這么傻?
比如男朋友買的東西不合心意,很多人會生氣,會指責:你一點都不懂我的心,你根本就不愛我!
比如男朋友忽略了對方的小心思,很多人會生氣,會失望,會抱怨男朋友一點都不愛她,或者冷嘲熱諷,或者干脆冷戰幾周。
這都屬于情緒的渲泄,氣了半天,抱怨了半天,男朋友也不知道你到底在氣什么,到底為什么抱怨。
結果就是,他對你時常的生氣和抱怨習以為常。下次即使他做了天大的錯事,見到你生氣,聽到你抱怨,也不當一回事。
如果當初好好說呢?他做的那些事情不好,不好在哪兒?應該怎么改進?他買的東西不合心意,那什么是合你心意的?他忽略了你的小心思,那你的小心思到底是什么?他下次如何辨別?
你不給具體的意見,就只是生氣鬧別扭,就難怪別人越來越不重視你了。
家人之間也是這樣,很多父母對孩子一味地指責,無論孩子做了什么,只是指責,只是渲泄情緒,從來不好好說話,不告訴孩子他錯在哪兒,不告訴孩子你希望他怎么做。
結果就是孩子越來越叛逆,完全把父母的話當耳邊風。
一提到好好說話,很多人想到的就是溝通技巧,就是怎樣把話說得好聽。
其實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,完全沒有必要想那么多。
你只需要記住一點,有話好好說,別只顧著渲泄情緒。
好好說話,應該很多人都會吧?
哪怕表達得差強人意,哪怕口才不好,說話很笨拙,哪怕跟我一樣內向不擅長說話。
都沒關系。
你只要把想說的說清楚就好了。
不要謾罵,不要指責,把你的想法和看法一五一十地說出來。
這樣的話,對別人來說,才是有意義的。
這才是正常的溝通。
如果連最基礎的這點你都做不到,那你就等著被邊緣化吧。